• 本期
    观察
    美丽典范的深圳,我爱了!

    近日,《梧桐山风景名胜区野猪种群监测项目总结报告》已顺利完成,报告显示,野猪是梧桐山野生兽类群落的绝对优势物种。[详细]

  • 第194期 抛弃功利心,别给孩子拔苗助长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设立初衷本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此次事件中依靠和自身能力不匹配的资源获奖的行为不仅有损公平,也与大赛初衷背道而驰。

    2020-07-15

  • 第192期 每个年纪的你,都能乘风破浪

    “30+”的女性可以有魅力到哪个程度?最近,某档综艺节目走红,引发了人们对于“30+”女性个人发展的讨论。

    2020-07-13

  • 第191期 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共筑“职”网美好未来

    在疫情的影响下,虽然传统线下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是新技术革命也孵化了不少新职位,释放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毕业生进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服务业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020-07-10

  • 第190期 明辨“录取骗局” 谨防上当受骗

    面对高考季频发的“高考诈骗”事件,广大考生和家长要多一份用心,多一处求证,“以不变应万骗”,还需要社会各方的群策群力。

    2020-07-09

  • 第189期 与“汛”赛跑,全力备战防汛防台风硬仗

    早防范、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始终是我们坚持防汛救灾的工作方向,各方应全力以赴,未雨绸缪。

    2020-07-08

  • 第187期 笑迎高考,感受挥剑出鞘的骄傲

    受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注定是不平凡的一次高考。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诸多事物的运行节奏,本该6月份举行的高考被推迟到了7月份。今年高考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对今年的高考相关工作人员和参加高考的考生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2020-07-06

  • 第186期 孩子可以放假,关爱不能放假

    又到暑期,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暑期往往是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这也是我们推出维护未成年身心安全系列评论的初衷。日常生活中埋藏的隐患,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路上的拦路虎。我们欣慰地看到,有关部门正在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保障。

    2020-07-03

  • 第185期 全方位维护儿童“舌尖上的安全”

    暑期孩子安全情况最大的特点在于,许多父母要上班,不能24小时陪伴,出于无奈往往只能将孩子锁在家里。有的家长选择把孩子寄托于亲戚朋友或者是一些管托机构,而每天出门前说上那么几句三两句,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切实做好孩子饮食安全工作,是所有家庭绝不可少的必修课。

    2020-07-02

  • 第184期 认清不良模仿的危害,为孩子筑好“警戒线”

    最近网剧《隐秘的角落》大火,主要情节涉及一宗谋杀案,其中三个孩子的表演让人惊艳,也不禁让人担心,影视剧中孩子对于角色的演绎,是否会导致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轻易模仿。

    2020-07-01

  • 第183期 回到小区,也不能忽视儿童安全

    又近一年暑假时。暑期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孩子们的假期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近期报道的诸多儿童安全事故中,大部分都发生在户外,如溺水、困车、被蛇咬伤等。

    2020-06-30

  • 第182期 长点心,别再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在个别认识不足的家长眼里,小孩闷在车内,可能只是一时的难熬。现实与认知的错位让家长们心存饶幸、粗心大意,更可能让孩子错失救治的良机。

    2020-06-29

  • 第181期 溺水事件频发,儿童安全教育留不得“隐秘的角落”

    每年假期,儿童溺亡的新闻都会见诸报端、网端,一出出悲剧刺痛着公众神经。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在中国,溺水是导致1-14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安全。意外溺水死亡事件占儿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7%。0至14岁儿童溺水死亡,占全部溺水死亡的56.04%。青少年溺水事件频发,我们能做些什么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2020-06-28

  • 第180期 严厉追责,避免“玩具之痛”

    “网红玩具”成为儿童新宠,背后却暗藏危机。近几年来,“网红玩具”伤害儿童的事件频发。淮安一名女婴误食“水宝宝”导致小肠开刀、江苏省12岁儿童误食“水晶泥”导致硼砂中毒、宁波男孩因激光笔导致双目失明……现今儿童玩具的种类越来越繁多,玩法越来越新奇,但由于儿童缺乏一定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加之玩具本身色彩绚丽,容易造成儿童误食和中毒。

    2020-06-24

  • 第179期 别让儿童读物变成“毒物”

    一些儿童读物成“毒物”,开卷书香气变“毒气”,如此污浊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想必大家都会心痛。儿童读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是非观。除了相关部门要加强儿童读物的内容监督,家长与老师也不能缺位。

    2020-06-23

  • 第178期 正本清源的深圳治水样本

    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改善了水体水质和河道区域面貌,居民生活舒适感也得到提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景色重现于百姓生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深圳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深圳的发展新优势。

    2020-06-22

  • 第177期 用法槌捍卫绿水青山

    6月17日晚,龙岗法院环境资源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杨某秀涉嫌环境污染罪一案,敲响了环境审判第一槌。这是深圳首宗地表水环境损害案件,也是我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以来,首宗经由专业机构开展损害鉴定的案件。

    2020-06-19

  • 第176期 万物皆可“ 播 ”,规矩不可破

    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要想避免直播带货经济过早凋零,必须做到有章可循。监管部门应当未雨绸缪,依照电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对直播行业严格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信用评价制度和投诉监管制度。

    2020-06-18

  • 第175期 优化营商环境,跑出“深圳加速度”

    深圳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创新营商服务方式,陆续推出“延时办理”“容缺办理”“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措施;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使群众“只跑一次、无忧办事”;有条件的大厅还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市民、群众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线上、线下服务。

    2020-06-17

  • 第174期 深网观察|忽视食品安全,网红奶茶就走不远

    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局近日启动“夏日冷饮”专项检测。抽检发现,喜茶的一款食用冰,四款现制现售饮料均检出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值超标,其中菌落总数超标十余倍,存在较大风险。

    2020-06-16

  • 第173期 避免食材焦虑,培养科学饮食习惯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被检测出新冠病毒,让进口三文鱼变成了民众热议的焦点。三文鱼是否会传播新冠病毒?食用三文鱼是否有风险?短时间内,在未有科学的调查鉴定结果之时,三文鱼被打上了扑朔迷离的标签。

    2020-06-1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页

煖声音 更多>>

煖声音|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事?

评论员

  • 济愚
  • 明月
  • 王俞
  • 晓之
  • 梁煖
  • 梦马
  • 可木
  • 婧歆
  • 缅栀
  • 舒文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